如何行“大悲咒”
2007-06-24 16:37:56   来源:梅州千佛塔寺   评论:0 点击:

    如果只是具足十心来行一切,那么不论说任何言语都是大悲咒.
    大慈悲心:大慈是予众生喜乐,大悲是拔除众生痛苦。要具足此大慈悲心才是广大圆满无礙大悲心陀罗尼,大慈悲心是从法界体性力量产生的,是从菩提心中直接产生的力量。
    平等心:是了知法界一切平等诸佛众生无有区别,我与诸佛同等无二。我持诵此咒即诸佛持诵此咒,而心本无任何我慢,是整个法界力在持诵此咒,根本没有我,也没有诸佛的差别。众生面前皆是佛,我持诵此咒供养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亦是受供的佛陀。一切平等,无二无别。
    无为心:无为是不执着,不作意,自然而起,不假循诱。脱口而出,自然生起,心无障礙。此即无住生心,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无为无造作,自然脱口而念。
    无染著心:不执着大悲咒之境界,不执着诸佛之境界。不执着众生的境界不执着所有神通境界不染著于大悲咒也不染著于大悲咒的功用,一切都是如幻,现观的。
     空观心:空观就是如幻,观察缘起性空,现观如幻同样也无任何染著,连大悲咒也是空,空之缘故。所以能生起大悲咒
    恭敬心:虽然是空,虽然如幻,虽然是无染著,但却对大悲咒有无上的恭敬,他对诸佛亦有无上的恭敬心。
    卑下心:虽然知道诸法平等无二,但不自满,不自足,所以持诵大悲咒时要宛如泥土一般卑下,来供养一切,心不贡高。
    无杂染心: 无杂染心即是空,此时脱口而出即安住于大悲咒中,心无任何混乱,安住在定慧等持的境界就是无杂染心。
    无见取心:何谓见取?在五蕴法中忘却我执而去取著诸法。无见取心则是与空观心相应的,无空取心是空观,就是起现空,不执着,不染著,念念不可得,是无念法门,是般若法门,是一行之味,一行当中住、坐、卧皆持诵大悲咒,而不执着虽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度者。
无上菩提心:要发起无上菩提心,与观世音菩萨及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与众生同一悲仰,具足无上菩提,救度一切众生。

 

相关热词搜索:大悲咒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我寺佛学院举行首届学僧毕业典礼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