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塔迁建缘起
2007-06-06 09:59:32   来源:梅州千佛塔寺   评论:0 点击:

      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高4.2米,宽1.6米,呈四方形,共为七层,塔身四面浮铸佛像计有千尊,供奉于修慧寺中。清乾隆年间,因寺荒废,州官王者辅迁塔寺于齐州。清末诗界名人黄遵宪作有千佛塔歌记,尔后叠更沧桑,铁塔也经摧残。公元一九三年彭精一县长,黄任寰师长,集其残块,修整后在东山岌上建一八角亭以护之。建国后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后因时代变迁,铁塔再度被围于钢铁厂内,虽有舆论时时呼吁予以保护,而未有响应者。 
       吾一九八二年离乡,赴韶关云门寺礼上佛下源大和尚出家。八六年返乡协助远照老法师申请兴建普同塔院,颐养院。取得政府同意后,择地于现千佛塔寺下方建之。吾复回云门。
        一九八九年九月,因地方佛教界邀请,待征得上佛下源恩师同意后,返梅住普同塔院,协助广英当家师弘法及扩建工作,募建僧房、观音阁普贤亭。
       一九九O年春节,陪同台湾同乡谢均芳先生,登后山山顶,唯见荒冢累累,荆棘丛生,而远眺梅州,城廓历历,江水徐来,群山环绕,实乃不可多得的风水保地也。由是建议在此建一宝塔,将放置对面的南汉铁塔迁来塔内保护。随行人等俱皆赞同。即请人绘制一七层宝塔图。《嘉应乡情》报即为刊出。为此惊动文物管理部门,言之文物岂能随意迁建。其时有陈增铨医师.张秉健先生.邹新章居士等热心人士多次陪吾登门造访有关部门,最后在区文化局长钟运生的帮助下,得到省文管部门的批示“同意迁建,经费自筹“,由是因缘于公元一九九O年七月十四日,有前领导及海内外热心热心人士共同成立千佛塔筹建委员会,黄进槐区长为主任,区文化局长钟运生及吾为副主任,由吾负责筹建,组织信众轮流值日,在普同塔门前摆一破条桌,向来往行人募捐建塔,其时有路过学童将饮水钱都放入功德箱内,数目人一毛.二毛到一块.两块,其情景令人感动,以是因缘聚沙成塔共同护持造塔善举。于此间会同香港友人,将兴建普塔时捡收封藏在岩内的150多罐骨灰,建一义冢安置,并嘱众灵,护法建塔。塔基方位由地理师熊荣兴定位,言之曰:“宝地逆大江水,聚西方之气,坐震向兑卯,兼申山,丁卯分金,房宿二度,为中国三大千龙之一,地型金龟献瑞,为之吉九秀之位,能固一方元气,镇压守一州。令文风昌盛,风调雨顺,人安物阜,积泽十方。由是方位确定。
        同年腊月,圆彻法师率众礼潮阳石塔后,认为建九层花岗石塔,较之原定砖塔更为适宜。于是另外请人设计九层石塔图,其预算资金为600万元。数额之大,众哗然,认为吾梅州山县,只能建砖塔,并劝吾不如筹款办学.建医院作社会公益事业,这样才有名誉。有好心者纷纷劝余放弃石塔,仍营建砖塔,而后可名利照收。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此危难之机,幸得圆彻法师以坚定的信心,慷慨陈词,力排众扰,谓曰:“吾心已定,修造石塔,今生未成,来生继续。“以此诚心,当时只有陈泰元曾宪梓先生经人劝募后乐捐2万元。但较之建塔巨资,仍属杯水车薪。且有关部门要求造价必须控制在200万元承建(最后实际造价仍为600万元)其后由高级工程师邱创平设计绘图,划一草图,其草图三层以上无有栏杆,筹委会陈昌生副主任负责工程指挥,尔后经地质勘探,能承重,随即征地.开基.通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众多善信的期盼下,公元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午时,千佛宝塔正式奠基。礼请佛源大和尚.圆彻法师主法,筹委会成员及海内外护法善信朱雪云.徐明芳等形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普同塔院出发,上塔基作洒净.上供佛事。下至塔基底,将装有众善信发心供养的种种宝物.经咒铜箱放入挖好的洞内,作镇塔之宝。上盖石雕卦型牵网,夹于麻石条,灌注水泥浆密合。地基共三层,造价30多万元。如是连建设,边征地,面积共68亩,万事起头难,山州.草县.建此事人皆不信任,此事业人皆不信任,广州.南海.佛山居士热心捐款,深圳邢仪忠.香港朱雪云.徐明芳.廖容居士鼎力护持,特别深圳邢仪忠居士每当资金不足时,都能及时供给,为解燃眉之急。建至三层后,有印尼华侨曾昭雪参观后已具信心,于是发动华侨捐款,随后吾即赴香港及东南亚各国募捐,善信乡贤热心捐资,千秋功业,由斯奠定进展。 


( 佛历二五四四年    公元二OOO年十月)

相关热词搜索:千佛塔迁建缘起

上一篇:千 佛 塔 寺 简 介
下一篇:千佛塔募建过程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