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田的法——谈谈动中禅(一念行者)
2011-03-18 19:56:27   来源:转帖   评论:0 点击:

 

 

现在,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和参修动中禅了,你的博客中也提到过。请您谈谈关于动中禅?如何更好的修动中禅?

 

对于开悟成佛,动中禅是一个“敲”,它是一个不断地敲佛门的过程。记住,当我们敲门,我们的重点不是在敲门本身上,而是观察和等待“门”开。在敲门之中,如果我把敲门当成了我们的目的,而忘了门开才是重要的,那么我们就是糊涂了。记住:在动中禅的训练中,肢体的动作及带觉知的动作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敲门、敲门……等待门开——觉、觉,等待本觉打开……

 

有些老师在教导动中禅时告诉我们说,你们要时刻保持觉知,不断地训练觉知,以使我们的“觉”能够连成一片。他们认为,使觉“连成一片”就是修习动中禅的目的,就是修习动中禅的最高“目标”。事实上,这是个“误解”(这个所谓“误解”或许与文字的翻译有关,或者作者的理解有误 --- 转贴者注)。如果你期待你的觉“连成一片”,它永远也连不成一片。动中禅的目的并不是使觉连成一片,而是,透过这种对觉性的训练及知道,最后达成本觉的绽现——本觉本来就是一片的。它不但是一片的,它还立体的充满整个宇宙。因此,动中禅的训练觉知应是一种“点灯”、一种“燃灯”,它最终的目的是,让你整个无明被燃烧,然后借着巨燃的光芒,你看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是重要的。换句话说,动中禅仍是为“明心见性”而努力的。动中禅的修习,是一个修行者在“燃灯佛所”的修行过程。

 

动中禅是训练觉知的,它的觉知“跟随”着肢体而生、“围绕”着肢体周围而燃烧,但这是微弱的、有限的。训练你的觉知,你必须期待它有一个倒转——由觉知变成观照。观照和觉知的不同在于,觉知是顺流的,观照是逆流的。即觉性的能量,一个是由心向外顺流,一个相反——逆流。对于修行觉悟本性,“逆流”才是真正正确的方法。这就是我常说的“归觉”或“背尘合觉”的意思。在觉知训练中,要细细地体验“觉”的方向性问题,当你觉知,注意它是指“向外”?指“向内”的?还是直在“觉”本上?最为正确的觉的行为是:直在“觉”本上。即不归觉,觉性也不“向外流”,体知本觉才能更快成佛。

 

另外,在动中禅的训练中,动作并不是最重要的,觉知才是。开始我们依循特定的动作顺序进行,到最后,我们必须超越它……直到最后的最后:动作消失了,只有“觉”存在。这才是动中禅最应该要找的“目标”。一切修行,为找到、认识、体验和最终住在自己的“本来面目”中为目的。依止这个目的的修行是正确的修行,直向这个目标的修行是直路修行,否则,就是弯路修行,就是次正确修行。

 

在觉性里,动作是一种幻化;在观照中,修行是一种梦事。我们坐在那里练习动中禅的动作,觉知不要仅仅是你袖边的风,要让它“放大”成为无边的虚空。觉知、觉知、觉知——那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本觉的一部分,我们训练觉知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到那个觉的整体,而不是我们手上的觉知、脚上的觉知或某部分肢体的觉知。在训练中,如果我们的手在哪里,意识在哪,觉知就在哪里的话,那是一个念头在感知另一个念头。如果依从这种模式训练觉知,我们开悟见性的速度就不会太快。在这个训练“觉”的过程中,你还必须加入另一个因素——“悟”。悟是催“觉”开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觉、悟,觉、悟——觉与悟加起来,开悟才能更快。觉藉借着悟,让它自己展开——我们由此开始观照!觉就是华、就是花,让这个华开——这个花打开了以后,观照就会自动升起。

 

当观照自动升起,你的肢体动中禅练习就可以结束了。当觉知在肢体上“放逸”出来或肢体在觉知中“消融或消失”,是动中禅发生量子变化的时刻,是因地觉转化为果地觉的时刻,是见佛的时刻,是觉知修行有重大突破的时刻!在此前,你虽然时刻觉知,你的觉性训练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你即不升也不降,你一直“停滞”在一个地方,你处在了觉性训练的“平台期”,直到觉知在肢体上“放逸”或肢体在觉知中“消融或消失”,你突然跃上了一个重大变化——你突然进入了量子的世界,你以一个量子的方式“进入”了自己的本来。这是见佛、成佛和做佛的时刻。进入了这个时段,也许你还继续练习动中禅,但你明显的感觉和过去不同:此时动中禅的动作自动自发,轻松自如,你不再有疲劳感,你不再专注,你开始看到一个梦中的人在舞蹈,你是那样宁静,那动作是那样优雅……那是一位佛在那里开花。

 

开始练习动中禅,你坐在那里手在行禅,随着练习的加深,手会变成你的脚——你会在行走中练习动中禅,你感到抬手和运足完全一样。再到后来,你眨眼,你呼吸,你的每个动作都在进行动中禅……都是那样的自然和不费力气。直到最后觉知从色体里跃出——开始没有觉知的人,但一切历历在目:有一个人,在那里舞蹈,优雅,优美,宁静。这就是修行动中禅的一些次第过程。

 

关于训练觉知,在没打开本来以前,任何觉知训练都是一种“敲”,一种敲门——分散在局部的觉知“敲打”本觉,直到最后“无明”打开,本觉绽现,觉知训练——也就是修行,结束了。这是修止。对于觉知训练,动中禅是其中一种,它等同于行禅、转经、绕塔等修行。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4d23f60100oe77.html

 

相关热词搜索:一念行者

上一篇:
下一篇:佛教禅修提高理性思维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