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法师传
2009-09-06 09:20:28   来源:互联网   评论:0 点击:

     一行法师,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天文学家,也是密宗教理的组织者。他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圆寂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十月,年仅四十五岁。 
  一行法师原籍魏州昌乐县(依《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之说,当今河南省南乐县境,《宋高僧传》作钜鹿),本姓张,名遂,是唐初功臣张公谨的后裔。天资聪敏,过目不忘。二十岁左右,已博览经史,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一次,他几天之内写成《大衍玄图》及《义诀》各一卷,阐释杨雄的《太玄经》,得到名藏书家尹崇的奖誉而声名大震。当时武三思独揽朝政,猜忌正士,出于某种意图,想与一行法师结交。一行法师鄙薄他的行为,隐而不见,适遇普寂禅师在嵩山弘扬禅要,参听之后,深受感动,就礼普寂为师,落发出家,时年约二十四、五岁。  
  出家之后,得到普寂禅师的许可,四出参访,《高僧传》说他不远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跟一位隐名的大德学习算术,内外学的造诣因而更深,名声也更大了。唐睿宗即位(710,一行法师二十八岁)之后,曾派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聘,一行法师称疾坚辞,却徒步走到湖北当阳去从悟真律师学习毗尼。 
  开元五年(717),唐玄宗命一行法师的族叔礼部郎中洽亲自去湖北请他入朝,协助善无畏翻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 
  唐玄宗请一行法师进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要整理历法,从新旧《唐书•律历志》的记载看来,一行法师开始草拟《大衍历》是在开元九年(721),到开元十五年(727)完成,共经过六、七年的时间。在这六、七年中,他的工作非常紧张。在历法方面,他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的《历议》十卷、《历立成》十二卷、《历草》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等书,都是为草拟《大衍历》所提出的重要文献。此外他还要收集实测的资料,如《旧唐书•天文志》云:“玄宗开元九年,太史频奏日蚀不效,诏沙门一行法师改造新历。一行法师奏云:今欲创历立元,须知黄道进退,请太史令测候星度。”这是从天象方面去找立论的客观根据,因此他又必须制造天文仪器以供测候之用。 
  《新唐书•天文志》说:开元十一年(723),一行法师和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用铜铁铸成可以测量星宿运动和考察月球运行规律的黄道游仪。测候结果,证实了恒星的位置有移动,画成三十六张图,深得唐玄宗的嘉许,亲为黄道游仪制铭。接着,一行法师又受诏和梁令瓒等制造浑天仪。浑天仪又称浑仪,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文的重要仪器,创始于西汉武帝时代的洛下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张衡就改用漏水来转动;后来又屡有修改,经过一行法师和梁令瓒的改制,才比较完备。《旧唐书•天文志》说:“铸铜为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转有余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仍置木柜以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准。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刻自动击鼓,每辰则自动撞钟。皆于柜中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锁相持。既与天道合同,当时共称其妙。铸成,命之曰水运浑天俯视图,置于武成殿前以示百僚。”由此可以考见当时的创造精妙。 
  《新唐书•天文志》又说:“中晷之法:初(李)淳风造历,定二十四气中晷,与祖冲之短长颇异,然未知其孰是。及一行法师作《大衍历》,诏太史(按即太史监南宫说、太史官大相元太等)测天下之晷,求其土中,以为定数。”这就是用圭表测量日影于同一时间在各地投影的差数(即所谓“影差”),以计算太阳距离赤道南北远近的方法。如太阳走到最北而位置最高的时候,圭影最短,就是夏至节;太阳走到最南而位置最低的时候,圭影最长,就是冬至节,依此可以区分二十四节气和测定时刻。一行法师根据当时实测的结果,计算出来大约五百二十六里(唐里小程每里为三百步,合454.363公尺)二百七十步,影差二寸有余,纠正了《周髀算经》“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说法。影差与北极的高度有关,而一地的北极高度即等于该地的纬度。所以一行法师“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的议论(《新唐书•天文志》),就是说明纬度一度的长度,亦即子午线一度的长度,比公元814年回教王阿尔马蒙的实测子午线早九十年。《新唐书•天文志》说,一行法师根据许多资料作《复炬图》,南自丹穴,北至幽都,每极高移动一度,就注明它的差数,可用以确定日蚀的偏全和昼夜的长短。后来昭宗时代(889—903)的边冈重订历法,认为一行法师此图非常精粹,是不可磨灭的作品。 
  《大衍历》的主要著作《经七章》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作《开元大衍历》一卷),大约是一行法师在开元十二年(724)开始写的。一行法师圆寂后,经过张说的编次,和《长历》三卷、《历议》十卷、《立成法》十二卷、《天竺九执历》一卷、《古今历书》二十四卷(或即《新唐书•艺文志》之《历草》二十四卷)、《略例奏章》一卷,合并为五十二卷,总称为《开元大衍历》。 
  后来,太史令用灵台候簿核对,证明《大衍历》相合的十之七、八。所以《新唐书•历志》说:“自太初(汉武帝)至麟德(唐高宗),历有二十三家,与天虽近而未密也;至一行法师,密矣。其倚数立法,固无以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一行法师关于《大衍历》的著作,可惜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当时以及后代对于他的技术之巧、历算之精,非常景仰,因此别人的许多有关著作,也用一行法师的名字。查各书所载,用一行法师名的计有三十二种七十五卷,多数出于依托,因为大都佚失,现已无法详细楷定。至于《旧唐书•一行法师传》所说的《大衍玄图》一卷、《义诀》一卷和《后魏书》中的《天文志》(《宋史•艺文志》著录后魏《天文志》四卷),可能是一行法师的作品,可惜也已散失,无从稽考了,但他对于天文学的巨大贡献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一行法师的佛教著作见于著录的有:《摄调伏藏》十卷(《宋高僧传》作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大日经疏》二十卷、《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一卷、《曼殊室利焰曼德迦万爱秘术如意法》一卷、《七曜星辰别行法》一卷、《北斗七星护摩法》一卷、《宿曜仪轨》一卷,共八种。其中《释氏系录》已佚。《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等,或属于金、胎合部,或属于胎藏部,都是通常的密教仪轨。《七曜星辰别行法》前面有一段似序非序的文字,可以证明它和相传是“一行法师禅师修述”的《梵天火罗九曜》,皆出于后人的依托。所以一行法师的佛教著作应以组织密宗教理的《大日经疏》为代表。 
  据《续古今译经图记》所说,善无畏为一行法师在洛阳大福先寺翻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是在开元十二年(724)。而崔牧《大日经序》说,译毕之后,一行法师“重请三藏和上敷畅厥义,随录撰为记释十四卷”;即《大日经疏》的著作年代,大约在开元十三年(725)。至于《经疏》的名称,或称《义释》,或称《义记》,卷数也有七卷、十卷、十一卷、十四卷和二十卷的不同,内容也不完全一致。据说一行法师临终命弟子智俨、温古改治《疏文》,更名《义释》,因而传抄有异,但理论上并无出入。 
  《大日经疏》对于中国密宗的贡献,除了把经中“文有隐伏,前后相明,事理互陈”(温古《大日经义释序》)的地方解释明白,保存了善无畏所传的图位,和注明许多事相的作法与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扬大乘佛教世出世间不二的积极精神,使密宗教理合理化,而一行法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 
  据《开元释教录》、《续古今译经图记》、《宋高僧传》等书所说,一行法师又曾从金刚智咨询密法,请译金刚顶瑜伽中《念诵法》四卷,《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一卷,并受灌顶。因此一行法师是传承胎藏、金刚两部密法的大阿闍黎。他在我国佛教史上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可惜他积劳成疾(玄宗撰碑文有吐血忘倦之语),不到五十岁就圆寂了。《旧唐书•一行法师传》说:玄宗赐谥曰大慧禅师,并“为一行法师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绢五十匹以莳塔前松柏焉”。可以想见当时朝廷对于一行法师的尊仰和怀念;一行法师所贡献于我国古代文化的功绩,也将永远昭垂史册。  

相关热词搜索:一行法师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义净三藏法师传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